2025年4月14日,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青年学术交流机制成立大会暨第一届青年学术交流会在昆明顺利召开。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同步进行,吸引了来自院内外的青年科研人员、亚太地区学者及行业专家共150余人参与,云南师范大学尚轶教授作主旨报告,我院3名青年学者和4名亚太交流学者作学术报告。
上午9时,会议在热烈的氛围中拉开帷幕。我院郭永清副院长发表致辞,强调青年科研人员是科技创新生力军,青年学术交流机制的成立旨在通过常态化交流合作,激发创新思维,助力青年学者成长,为林草科学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青年学术交流机制召集人刘振稳博士宣读了《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青年学术交流机制章程》,学术委员会召集人孟广涛研究员宣布青年学术交流机制成立,标志着我院在推动学科建设、培育青年人才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会上,云南师范大学科技处处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尚轶教授作题为《锻造青年科学家:成长之路与关键要素》的主旨报告。他以亲身经历为我们讲述了团队发展历程,从国家战略、产业需求、问题导向及学科交叉剖析了转战马铃薯研究的过程和研究成果,分享了青年科学家的成长经验,并对青年学者提出鼓励和科研建议。
我院青年学者王毅博士结合个人亲身科研经历,作了题为“我的巴斯德象限研究经历”的报告,分享面对复杂问题时方法选择与迭代的重要性,并与大家共同探讨科研活动中批判性思维与灵活应变的宝贵心得。我院青年学者陈剑博士利用物种分布模型分析不同历史气候背景下冬虫夏草食物链真菌﹣昆虫﹣植物3个层面物种分布格局特征及其生态意义,作了“基于种间关系的冬虫夏草分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报告。我院青年学者肖良俊作了题为“核桃林下中药材高效复合经营研究与示范”的报告,围绕核桃林下中药材高效复合经营研究,分享了“核桃+滇黄精” “核桃+魔芋” “核桃+白及”等模式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效果。本次交流中,来自泰国和柬埔寨的4名亚太交流学者围绕各自访问学习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向和工作进展分别作学术报告,为与会者提供了跨区域合作的新思路。青年学者们就报告内容展开深入讨论,涉及学科交叉融合。参会者纷纷表示,此次交流不仅拓宽了学术视野,更为后续合作搭建了桥梁。
作为云南省林草科研体系的重要力量,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始终致力于青年人才培养与学科生态优化。本次会议的召开,既是青年学术交流机制落地的起点,也是深化国际合作、推动理论技术双创新的关键举措。未来,我院将持续完善交流平台,助力青年科研人员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为中国林草科学进步贡献“云南智慧”。
供稿人:徐亮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蓝桉路2号电话: 0871-65150418
Copyright(C)2017-2023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备案号:滇ICP备14002083号滇公网安备 53010302000458号